财经研究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《人民e财经》:走进税收大数据,感受高质量发

来源:人民网 原创稿

嘉 宾:

李 志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副局长

赵连伟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

主持人:

王 观 人民日报记者

主持人:大家好,这里是由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、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联合推出的财经访谈栏目——《人民e财经》。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走进税收大数据,感受高质量发展。

发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,出门打车、住宿、旅行,到餐厅用餐都可能会开一张发票。对企业来说,发票更是记录了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。企业有生产就有销售,有销售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。

利用税收大数据,税务部门可以精准锁定符合条件的纳税人、缴费人,确保税费红利精准直达。依托税收大数据,税务部门可以大力推行“非接触式”办税缴费。借助税收大数据,税务部门可以为企业牵线搭桥,畅通产业链上下游。

今天我们来到国家税务总局,来为您揭密税收大数据背后的故事。

李局长您好,大家对于税收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并不是很了解。今天我特意拿来一张发票,上面写有单价、金额、税率、税额,还有纳税人识别号等,这上面的数据和信息都会被传送到我们的税收大数据云平台里吗?

李志:是的。我以增值税发票为例,从数据录入、数据集中、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介绍一下数据的收集过程。

数据录入环节,开票人通过税控设备录入和生成发票信息的过程中,系统会提供一些自动化预填功能,比如说开票人的基本信息。录入过程中,也会提供一些辅助的自动识别功能,比如纳税人开票金额超过了开票限额,系统会自动提示提醒。这些自动化的人工智能辅助方法,其实是从数据采集源头提升数据质量。

数据集中环节,纳税人开具的每一张发票,每一个数据项,都会实时传输到企业所在省级税务机关。

数据处理环节,把发票数据和其他涉税数据进行全面整合、关联和加工,为各地税务机关提供税收大数据支撑。

主持人:我们收集到这么多数据,是不是还要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整理?

李志:我们收集过来的数据是基础的原材料,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,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、关联化和标签化处理。首先,要根据数据的标准定义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,修正数据中的缺失和错误。在此基础上,再对数据进行关联化处理,让各个系统数据贯通起来,使得数据和数据之间形成联系。

比如,我们把发票数据和企业的增值税申报、所得税申报数据,以及出口退税数据关联起来,就能发现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或者错误的地方。另外,为了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,还需要按照数据常用的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通用的处理,这是一个标签化的过程。例如,对数据打上是否一般纳税人、是否高技术企业等标签。通过标准化、关联化、标签化处理,我们就能够对同一户纳税人、缴费人的信息进行关联集成,就能够支持更大范围、更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运用。

主持人:如果我们想了解4月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,这个能实现吗?

李志:我们可以选择高技术产业标签的指标,提取4月份的数据,并形成数据集。然后与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,就能发现它今年的变化情况。

这是我们处理后的数据的展示界面。从中可以看出,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今年4月份同比增长19.3%,与2019年同期相比两年平均增长18.9%。我们还发现,企业采购光电仪器等科研设备金额1-4月份同比增长45.8%,这是从数据中所反映出来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。

主持人:赵司长,刚才我们对税收大数据的收集、分析、整理有了初步的认识,您认为税收大数据有什么特点?为什么它能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?

赵连伟:税收大数据是依托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成果,在税收工作过程中获取的。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“全、快、细、准”四个主要特点。

一是覆盖经济领域“全”。税收大数据覆盖企业、个人、政府等全部经济活动主体,覆盖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等全部经济活动行为,覆盖市场主体从设立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,也覆盖了行业、地区、经济类型、规模等全部维度。

二是反映经济活动“快”。目前,我们的税收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实时采集、快速处理,比如说纳税人开具了增值税发票,相关数据能够在第一时间集中到税收信息系统,是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