忐忑
韩英彤加入5年
借3月期人物专题的东风,在编辑部摸爬滚打近5年,至今仍散发勃勃生机的我,在此打开思绪,聊聊我在杂志社茁壮成长的历程,有泪、有笑、有挫折、有收获。
4年前,作为一名刚从校园毕业的青涩学生,我充满朝气地加入了杂志社这个团队。起初的工作简单却不失细致,负责当时的《中国外汇管理》(即现在的《中国外汇》上半月刊)的新闻部分,顶多也就算是一名候补编辑。
工作一年后,我正式加入了《中国外汇理财》(即现在的《中国外汇》下半月刊)的编辑团队。回想刚做编辑的那个时候,唯有“惨”字才能形容,根本找不到文章编辑的思路。还记得我编辑的第一篇文章,那时的我很自卑、很慌张,无论如何都写不出编前语,最后干脆由当时的吴克鲁主编操刀撰写。就这样,在饱受打击、寻找自信、积累经验的过程中,我度过了前3年。慢慢地,在工作中成长的我发现,记者之路才是我最终需要探索的,一线财经记者才是我非常向往的工作定位。
机会就这样来了。受我首篇采访“摧残”的是原杂志社老社长赵玲华。尽管在杂志社工作几年,但让我写老社长确实没底气。初生牛犊不怕虎,我硬着头皮就开始了第一次采访。可能老社长也不大信任我,采访前还硬是辅导我一遍该如何写财经人物,“写得不好,就要重写。”庆幸的是,当完成的采访稿放在老社长手上时,她没有让我重写。我的采访之路就这样幸运地开始了……
期间,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采访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的经历。“没写过几篇文章的我,哪里见过那么大的阵势,她可是在全球银行界赫赫有名的人物。”忐忑之中,我开始努力思考,如何才能用我稚嫩的文笔去描绘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。采访过程很顺利,张行长善意地忽视了我不自信的眼神。采访后我突发高烧,两天后即将出刊,我便开始了“白加黑”的历程,咬着牙白天吃完白片干活,晚上吃掉黑片睡觉,我的世界唯有“张行长”和“白加黑”。还好,结局不错,文章得到了认可,但充满压力与痛苦的过程,让我记忆深刻。
之后的采访多如雨后春笋,我开始左右开弓,迎难而上。每月交稿那几天,最让我倍感压力的是催稿号令,如何按时、高质量完成稿件成了我的工作压力之源。在日复一日的采编写过程中,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四点半就爬起的清晨,也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两点还在耕耘的夜晚。还好,流着眼泪枯坐到清晨换来了认可。
从编辑跨越到记者,我很感谢能在信任的环境里成长,不因资质平庸,便放弃学习磨练的机会。但成为一名出色的财经记者,绝不是起早贪黑、咬紧牙关就能顺利转型的,还需要激情、才情和深度,更需要磨砺。未来,我虽倍感压力、心怀忐忑,但工作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的我,还将继续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,让我的坚持“像子弹一样在天上再多飞一会吧!”
韩英彤加入5年借3月期人物专题的东风,在编辑部摸爬滚打近5年,至今仍散发勃勃生机的我,在此打开思绪,聊聊我在杂志社茁壮成长的历程,有泪、有笑、有挫折、有收获。4年前,作为一名刚从校园毕业的青涩学生,我充满朝气地加入了杂志社这个团队。起初的工作简单却不失细致,负责当时的《中国外汇管理》(即现在的《中国外汇》上半月刊)的新闻部分,顶多也就算是一名候补编辑。工作一年后,我正式加入了《中国外汇理财》(即现在的《中国外汇》下半月刊)的编辑团队。回想刚做编辑的那个时候,唯有“惨”字才能形容,根本找不到文章编辑的思路。还记得我编辑的第一篇文章,那时的我很自卑、很慌张,无论如何都写不出编前语,最后干脆由当时的吴克鲁主编操刀撰写。就这样,在饱受打击、寻找自信、积累经验的过程中,我度过了前3年。慢慢地,在工作中成长的我发现,记者之路才是我最终需要探索的,一线财经记者才是我非常向往的工作定位。机会就这样来了。受我首篇采访“摧残”的是原杂志社老社长赵玲华。尽管在杂志社工作几年,但让我写老社长确实没底气。初生牛犊不怕虎,我硬着头皮就开始了第一次采访。可能老社长也不大信任我,采访前还硬是辅导我一遍该如何写财经人物,“写得不好,就要重写。”庆幸的是,当完成的采访稿放在老社长手上时,她没有让我重写。我的采访之路就这样幸运地开始了……期间,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采访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的经历。“没写过几篇文章的我,哪里见过那么大的阵势,她可是在全球银行界赫赫有名的人物。”忐忑之中,我开始努力思考,如何才能用我稚嫩的文笔去描绘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。采访过程很顺利,张行长善意地忽视了我不自信的眼神。采访后我突发高烧,两天后即将出刊,我便开始了“白加黑”的历程,咬着牙白天吃完白片干活,晚上吃掉黑片睡觉,我的世界唯有“张行长”和“白加黑”。还好,结局不错,文章得到了认可,但充满压力与痛苦的过程,让我记忆深刻。之后的采访多如雨后春笋,我开始左右开弓,迎难而上。每月交稿那几天,最让我倍感压力的是催稿号令,如何按时、高质量完成稿件成了我的工作压力之源。在日复一日的采编写过程中,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四点半就爬起的清晨,也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两点还在耕耘的夜晚。还好,流着眼泪枯坐到清晨换来了认可。从编辑跨越到记者,我很感谢能在信任的环境里成长,不因资质平庸,便放弃学习磨练的机会。但成为一名出色的财经记者,绝不是起早贪黑、咬紧牙关就能顺利转型的,还需要激情、才情和深度,更需要磨砺。未来,我虽倍感压力、心怀忐忑,但工作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的我,还将继续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,让我的坚持“像子弹一样在天上再多飞一会吧!”